部队仓储信息化建设方案:构建智能化军事物流保障体系

当前部队仓储管理存在数据孤岛、人工依赖度高、物资追溯难等问题,需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结合现有需求,一芯未来的部队仓储信息化建设方案重点解决多系统集成、智能硬件部署、软件平台建设三大核心问题,实现仓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一、建设背景与目标

1.1 建设背景

当前部队仓储管理存在数据孤岛、人工依赖度高、物资追溯难等问题,需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结合现有需求,一芯未来部队仓储信息化建设方案重点解决多系统集成、智能硬件部署、软件平台建设三大核心问题,实现仓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1.2 建设目标

实现多系统数据互通:打通仓库业务综合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保障卡管理系统等5大系统数据壁垒

构建智能仓储硬件体系:部署RFID识别设备、智能显示终端、电控系统等硬件设备

打造一体化管理平台:通过仓储管理系统(WMS)实现物资收、发、存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建立安全可靠运行环境:保障仓储数据传输与存储安全,符合部队信息安全标准

部队仓储信息化建设方案

二、部队仓储信息化建设方案的软件系统建设

2.1 核心软件平台建设:仓储管理系统(WMS)

2.1.1 系统功能模块

基础信息管理:维护物资基础信息与属性,定义存储区域,设置物资存储效期报警功能;支持批量导入导出数据,报警阈值可灵活配置。

收发管理:实现入库单、出库单、调拨单全流程管理;与各业务系统实时同步数据,确保业务流程连贯。

库存管理:提供库存实时查询、盘点管理、库存预警功能;支持RFID自动盘点,预警信息实时推送至相关责任人。

单位管理:管理发物单位与收物单位信息;支持分级授权,确保不同层级人员获取对应权限数据。

报表管理:生成库存报表、出入库报表、统计分析报表;支持自定义报表格式,提供多样化数据导出方式。

2.1.2 技术架构

开发语言:采用国产开发框架,保障系统自主可控,降低外部依赖风险。

数据库:使用国产数据库,支持数据加密存储,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部署方式:采用B/S架构,支持电脑、平板等多终端访问,适配不同作业场景。

兼容性:兼容部队现有操作系统,支持在国产化环境中稳定运行,无需大规模改造现有基础设施。

部队仓库管理系统

2.2 系统集成建设:多系统数据互通

2.2.1 集成系统清单

与仓库业务综合管理系统集成:通过系统适配代理服务获取调拨单、入库单、库存、库容、仓库基础信息;支持双向数据同步,确保两端数据一致性。

与仓储管理系统集成:对接军队现代资产管理及现代军事物流信息系统(1.0版);通过数据交换手段同步应用服务区系统数据,实现在线业务交互。

与保障卡管理系统集成:从保障卡管理系统获取人员基本信息;支持用户数据、连队数据、权限数据批量导出调整,适配仓库业务综合管理系统格式要求。

被装业务管理系统集成:建设系统适配代理服务,传输出入库单、库存库容、库存流水等信息至仓库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和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支持反向数据传输,实现业务闭环。

与航材管理系统集成:提供人工录入与人工导入两种数据采集方式,传输航材出入库单、库存库容、库存流水信息;建设系统适配代理服务,实现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与航材管理系统数据交互。

2.2.2 集成技术方案

接口标准:采用标准化RESTful API接口,符合部队数据交换规范,确保不同系统间兼容对接。

数据传输:使用加密传输协议,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保障数据安全。

适配服务:部署独立的系统适配代理服务,避免各系统直接对接带来的风险,降低系统耦合度。

数据校验:建立数据校验机制,自动识别异常数据并触发提醒,安排专人处理,确保数据准确性。

三、部队仓储信息化建设方案的硬件设备建设

3.1 硬件设备清单与技术要求

3.1.1 RFID识别设备

桌面射频标签读写设备:符合《GJB7377.1A-2018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第1部分:800/900MHz 参数》;读距离与写距离均≥0.3m;支持以太网、USB等通信接口。

RFID手持识别终端:搭载国产处理器,主频≥1GHz(4核);配置国产操作系统;内存≥4GB,存储≥64GB,支持MICROSD卡扩展;显示屏≥4寸,分辨率≥720×1280;防护等级≥IP65,支持防水防尘。

RFID标签打印机:内置条码识读模组,支持 Code 128 一维条码、QR/PDF417 二维码、《GJB 7365-2011 网格矩阵码》二维码;打印分辨率≥300dpi;支持RFID标签写入功能。

3.1.2 显示与控制设备

50英寸液晶显示屏:液晶屏尺寸≥50英寸,分辨率≥3840×2160;亮度≥350cd/㎡,对比度≥1200:1;屏幕比例 16:9;包含安装支架及配套辅件辅材;部署在仓库监控中心,配置1-2台。

电控系统:包含 PLC、I/O 模块、光电开关、检测开关、线缆、端子等全套配件;控制系统采用 PLC,集成以太网通讯接口,支持通过以太网与上位系统数据交互;部署在仓库设备控制区,每个仓库配置 1 套。

3.2 硬件部署方案

网络部署:所有硬件设备接入部队内部局域网,采用 “有线 + 无线” 双模式,有线保障稳定传输,无线适配移动作业需求。

供电保障:配备 UPS 不间断电源,确保断电时设备正常运行,避免数据丢失或业务中断。

安装规范:严格遵循部队机房建设标准,做好接地、防雷、防静电处理,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兼容性:所有硬件设备需兼容国产操作系统和软件平台,避免出现适配问题。

四、部队仓储信息化建设方案的网络与安全建设

4.1 网络架构建设

网络分层: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架构,核心层负责数据高速转发,汇聚层实现区域数据汇聚,接入层连接终端设备,确保网络结构稳定。

带宽配置:核心交换机带宽≥10Gbps,接入层交换机带宽≥1Gbps,满足大量设备同时在线传输数据的需求。

无线网络:部署军用级无线 AP,覆盖整个仓库区域,支持 802.11ac 标准,保障移动设备高速联网。

网络管理:部署网络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网络运行状态,自动检测故障并发出预警,便于及时排查维护。

4.2 安全防护建设

边界防护: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阻挡外部非法访问与攻击,构建网络安全第一道防线。

数据安全:数据传输采用国密算法加密,防止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数据存储采用分区加密,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降低数据泄露风险。

访问控制:建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机制,根据人员职责分配对应操作权限;全程记录操作日志,支持追溯审计,确保操作可查、责任可追。

终端安全:所有终端安装国产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实施终端准入控制,只有经过认证的设备才能接入网络,防止非法设备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