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雷达吸顶门禁:部队车场安全保护神

部队的车场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它涉及到军用车辆的停放、保管、维护以及车场勤务的多个方面。那么,广州一芯未来跟大家来聊一聊部队的车场管理问题?

一、传统部队车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①管理信息繁杂难以掌握

在传统的军队车辆管理中,手工记录占据主导,常导致资料记录不全、详尽性不足,容易出现信息失真和记录杂乱无章的现象。

②安全措施存在疏漏

由于车辆出入管理不够严格,加之门禁系统不健全,这些隐患可能对营区安全构成隐性风险。

③作业效率受到拖累

车辆出入停车场需经历登记、审批、放行等多个步骤,程序繁琐,耗时较长,进而影响了车辆通行的效率。

④管理方式落后不适需求

随着部队车辆种类日益丰富,包括装甲车、运输车、指挥车等,不同的车型有其专门的使用背景和管理要求,但现行管理方式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与适配性。

⑤缺少智能化管理支持

因缺乏先进的智能化管理措施,无法有效实现数据与信息的互通互联,进而造成数据孤立问题严重。


二、RFID雷达吸顶门禁怎么应用于部队车场的?

(一)了解RFID雷达吸顶门禁

结合专有的高效信号处理算法,在保持物体移动监测的同时,实现对电子标签的快速读写处理,可广泛应用于物流、车辆管理、门禁系统、仓储及生产过程控制等多种无线射频识别系统。


物理参数

尺寸

500(长)*500(宽)*45(高)mm

外壳材料

亚克力+钣金

电源

DC9V~30V(功率容量不小于60W)

UHF RFID 

协议

ISO/IEC18000-6C / IEC18000-6B /EPC C1Gen2 

频率

GB,920MHz~925MHz、GB,840MHz~845MHz、FCC,902MHz~928MHz、ETSI,865MHz~868MHz、JP,916MHz~920MHz可选

输出功率

0-33dBm 可调

外部接口

TCP/IPRS232RS485(二选一)、选配WIFI/蓝牙、4G等多种用户接口

工作模式

广谱调频(FHSS)或定频,可软件设置

读写卡距离

读取距离0-10m(与标签有关)

天线

12dbi圆极化天线

工作环境

工作温度

-20 - +70°C

存储温度

-30 - +80°C

大气压力

86kPa~108kPa

湿度

5%-90% RH 无凝露

支持

文档

Demo软件;API;开发指导和用户手册

接口说明

1

继电器1输出端口

OUT-R1

2

继电器1输出端口

OUT-L1

3

继电器2输出端口

OUT-R2

4

继电器2输出端口

OUT-R2

5

光耦1外部信号输入正极

IO-IN1

6

光耦2外部信号输入正极

IO-IN2

7

光耦外部信号输入负极

IO-GND

8

RS485A信号

RS485-A

9

RS485B信号

RS485-B

10

GND

11

WG

韦根输出信号0

12

WG

韦根输出信号1

屏蔽

屏蔽

屏蔽层


(二)操作过程

l系统设置

1.在部队车场的出入口处安装RFID雷达吸顶门禁,包括RFID军标读写器、RFID军标天线、控制器以及相关的网络通信设备

2.每辆部队车辆分配唯一的RFID军标标签,将车辆的信息与RFID军标标签编号进行绑定,存储在门禁系统的数据库中。

3.对门禁系统初始化设置


l进出部队车场

1.当部队车辆接近门禁系统时,RFID军标读写器通过RFID军标天线自动扫描。RFID军标天线读取到信息后,传输给控制器进行处理。

2.控制器将读取到的标签信息与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验证车辆的权限。如果验证通过,控制器会发出指令,控制门禁设备自动开启,允许部队车辆进入车场。

3.系统会记录部队车辆的进入时间、车牌号等相关信息,并实时更新车辆在车场内的位置。

4.部队车辆进入车场后,系统会持续监控车辆的位置和状态。

5.部队车辆长时间停留或出现异常行为,系统会发出报警提示,并通知部队人员进行处理。

6.离开车场时,同样需要经过门禁系统的识别和管理。其它同上步骤,系统会记录部队车辆的离开时间,并更新部队车辆在车场内的状态信息。

7.同样适用于其他进入部队的拜访车辆!

l数据管理

1.门禁系统会实时记录每辆车的进出时间、车牌号、驾驶员信息等数据。

2.可以通过门禁系统的管理软件,随时查询车辆的进出记录、停留时间等信息。

3.定期对RFID雷达吸顶门禁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识别。

三、RFID雷达吸顶门在部队车场管理中的变革意义

RFID雷达吸顶门禁在部队车场管理中的变革意义在于提高了管理效率与准确性、增强了安全性与可靠性、实现了数字化与信息化管理、提升了应急响应能力以及拓展了应用场景。这些变革将极大地推动车辆管理领域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安全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