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基地的立体仓库内,操作员在电脑终端轻轻输入指令,水平移载车便迅速按照既定路线,精准到达指定货位,稳稳提取物资集装单元。
随后,它配合垂直提升机高效完成出库作业,物资紧接着通过辊道输送机,风驰电掣般转运至外场集装板拖车。
这一充满科技感的作业场景,正是联勤保障部队仓储信息化建设成果的生动展现。
近年来,为契合现代战争复杂多变的保障需求,联勤保障部队各级积极探索 “智慧联勤” 建设,力求实现保障资源的高效整合与运用。
数字化仓储的应用,让物资收发告别了以往的繁琐低效,实现了精准、快速、高效的转变,大大提升了联勤保障部队的应急保障能力。
联勤保障部队的仓储信息化,正围绕以下几个核心维度,构建起智慧保障的“四梁八柱”:
坚实的“数字地基”:建设覆盖仓库全域的高速、安全、可靠的专用信息网络,打造统一集成的数据中心和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为所有智能化应用提供“高速公路”和“指挥大脑”。
无处不在的“感知触角”:广泛应用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库内温湿度、安防状态、设备运行情况。RFID电子标签、二维码等自动识别技术成为物资的“数字身份证”,实现入库、盘点、出库等环节的“无接触、秒级识别”与全程追踪。
智能化的“管理中枢”:升级部署强大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WMS)。这套系统作为“智慧大脑”,管理着从物资验收入库、智能推荐库位、精准上架、高效盘点、快速移库、到精确拣选出库、科学调拨的全生命周期。它具备智能路径规划、先进先出(FIFO)自动控制、效期智能预警等高级功能。
不知疲倦的“钢铁工兵”:积极探索应用自动化立体库、自动导引车(AGV)、智能穿梭车、堆垛机、自动分拣系统等“黑科技”。机器人技术也开始在繁重的搬运、码垛、拣选等环节崭露头角,显著减轻人力负担,提升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洞察未来的“数据慧眼”: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度挖掘历史消耗数据、实时库存数据和保障任务信息,进行精准的需求预测、库存优化策略制定和仓储效能评估,为战略储备规划和应急物资快速响应提供前瞻性支撑。
一目了然的“透明战场”:通过仓库三维可视化建模,将物理仓库“搬”到屏幕上,实时、直观地展示物资分布、设备运行状态、作业进度。电子看板和移动终端APP的应用,让信息直达一线操作官兵,管理触角延伸至“最后一米”。
信息化的“春雨”滋润着联勤仓储,结出了丰硕的“效能之果”:
效率飞跃: 物资出入库时间大幅压缩,过去需要数小时的复杂盘点,现在可能只需“一键操作”即可瞬间完成。作业流程显著优化,人力得到解放,保障速度实现“几何级”增长。
精度跃升: 依靠自动识别和系统管控,物资信息的准确率无限接近100%,人为差错几乎被杜绝。每一件物资从入库到消耗,全程可追溯,“账、物、卡”完美统一,保障精准度空前提高。
决策升级: 指挥员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上帝视角”,仓储态势尽在掌握。基于实时、准确、全面的数据流,物资调配、运输规划等决策更加科学、高效、前瞻,保障行动与作战需求结合更紧密。
应急加速: 面对突发任务或灾害救援,系统能瞬间定位所需物资,快速生成最优调配方案。信息流高效驱动物资流,应急响应时间极大缩短,保障力量“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官兵减负: 繁重的体力劳动和重复性手工操作大幅减少,官兵工作环境更安全、更高效。信息透明化减少了沟通壁垒和等待时间,官兵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联勤保障部队的仓储信息化建设,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重要支撑,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基石工程”。
从感知到决策,从存储到投送,信息化的触角正深度融入保障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一芯未来相信,未来的联勤仓储将更加智能、高效、精准、坚韧,真正成为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中枢”,在无形战场上为打赢提供源源不断的“硬核”支撑。